疾恶如仇的成语故事


疾恶如仇

拼音jí è rú chóu

基本解释疾:厌恶;憎恨;恶:指坏人坏事。痛恨坏人坏事像痛恨仇敌一样。

出处汉 孔融《荐祢衡表》:“忠果正直,志怀霜月,见善若惊,疾恶如仇。”


疾恶如仇的典故

西晋时期,御史中丞司录校尉傅咸为人正直无私,为官也是疾恶如仇。有一年因发生自然灾害而闹饥荒,百姓流落失所,饿死冻死无数,晋惠帝竟责怪他们为什么不吃肉粥。傅咸说明道理,力谏处理朝中奢侈浪费,救济灾民。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疾恶如仇)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歌莺舞燕 宋·苏轼《锦被亭》词:“烟红露绿晓风香,燕舞莺啼春日长。”
此一时彼一时 语出《孟子 公孙丑下》:“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
强中自有强中手 元·无名氏《隋何赚风魔蒯彻》第三折:“你个萧何休夸蒯彻舌,这的是强中自有强中手。”
瓮中之鳖 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孙富视十娘已为瓮中之鳖,即命家童送那描金文具,安放在船头之上。”
颐指气使 唐 元稹《追封李逊母崔氏博陵郡太君制》:“今逊等有地千里,有禄万钟,颐指气使,无不随顺,所不足者,其唯风树寒泉之思乎!”
天涯海角 唐 吕岩《绝句》:“天涯海角人求我,行到天涯不见人。”
河鱼腹疾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二年》:“河鱼腹疾,奈何?”
来踪去迹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16卷:“陆婆向来也晓得儿子些来踪去迹,今番杀人一事,定有干涉,只是不敢问他,却也怀着鬼胎。”
孜孜以求 孙犁《芸斋琐谈》:“因为他那种孜孜以求、有根有据、博大精深的治学方法,也为人所熟知了。”
功成名就 《墨子·修身》:“功成名遂,名誉不可虚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