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之桑榆的成语故事


收之桑榆

拼音shōu zhī sāng yú

基本解释《后汉书 冯异传》:“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谓初虽有失,而终得补偿。后以“收之桑榆”谓事犹未晚,尚可补救。

出处《后汉书·冯异传》:“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收之桑榆的典故

东汉初年,光武帝刘秀派大将冯异与邓禹去围剿赤眉农民起义军,邓禹与义军交战后不幸损兵折将,冯异命令部队加强防御,收拢溃散的散兵,同时派军装成赤眉军打入其内部,结果大获全胜。朝廷下文书表彰他们的战斗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收之桑榆)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费尽心思 曾朴《孽海花》第11回:“后儒牵强附会,费尽心思,不知都是古今学不分明的缘故。”
疚心疾首 唐 崔锷《内寺伯朱夫人赵氏合袝志》:“以嗣子奉命鸡林,三岁然复,疚心疾首,亦时礼念,冥期佑助。”
大有可为 清 李宝嘉《文明小史》:“地方虽一千余里,仙民成俗,大有可为。”
安内攘外 汉 张仲景《伤寒论 太阳病上》:“甘草甘平,有安内攘外之能。”
聋者之歌 《淮南子 原道》:“夫内不开于中,而强学问者,不入于耳而不着于心,此何以异于聋者之歌也,效人为之而无以自乐也,声出于口则越而散矣。”
故家乔木 《儒林外史》第四回:“余大先生道:‘自古说:“故家乔木。”果然不差。就如尊府这灯,我县里没不第二副。’”
目不忍见 《广东军务记》:“真为目不忍见。”
土木形骸 《晋书 嵇康传》:“身长七尺八寸,美词气,有风仪,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饰。”
夷为平地 孙犁《我的绿色书》:“为了方便,把假山、小河,夷为平地,抹上洋灰,使它寸草不生,成了停车场。”
正人君子 《新唐书 张宿传》:“宿怨执政不与已,乃日肆谗甚,与皇甫镈相附离,多中伤正人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