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天动地的成语故事


惊天动地

拼音jīng tān dòng dì

基本解释惊:惊动;动:震撼。惊动上天;震动大地。形容声音极大或声势影响极大。

出处唐 白居易《李白墓》诗:“可怜荒垅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


惊天动地的典故

人格最高、能力最强的人做事时应该声势浩大、远近闻名。一个有高尚道德、崇高理想和本领高强的人应该要做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明朝郎瑛在《七修类稿》中阐述:“御史初至则曰惊天动地,过几月则曰错天黑地;去时则曰寞天寂地。”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惊天动地)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好说歹说 清 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三回:“掌柜的便同他们好说歹说,说我们都是乡邻,你们也犯不着来害我。”
苦尽甘来 元 关汉卿《蝴蝶梦》第四折:“受彻了牢狱灾,今日个苦尽甘来。”
物尽其用 马烽《典型事例》:“这倒是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两全其美。”
胆寒发竖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好及第恶登科》:“李少卿又曰操空弮,冒白刃,闻者靡不胆寒发竖,永为子孙之戒。”
心直口快 元 张国宾《罗李郎》第四折:“哥哥是心直口快射粮军,哥哥是好人。”
进道若退 《老子》:“明道若昧,进道若退。”
罪上加罪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17卷:“见今县里告下忤逆,如今又打死小四,罪上加罪。”
绘声绘影 清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第五卷:“绘声绘影,字字阴森,绿人毛发,真乃笔端有鬼。”
平心而论 元 刘壎《隐居通议 文章六》:“而佳者反弃去,殆不可晓。平心而论,则惟《天地长留集》所取为当。”
共为唇齿 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邓芝传》:“蜀有重险之固,吴有三江之阻,合此二长,共为唇齿,进可兼并天下,退可鼎足而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