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途知反的成语故事

拼音mí tú zhī fǎn
基本解释迷途:迷路;反:反回。迷了路知道回来。比喻犯了错误能改正。
出处《南史 陈伯之传》:“夫迷途知反,往哲是与。”
迷途知反的典故
南朝齐刺史陈伯之在齐灭亡后并没有被梁武帝萧衍撤换,他在部下邓缮的唆使下起兵反梁被梁军打败,就投降了北魏,当了平南将军进攻梁。萧衍的弟弟萧宏奉命北伐,在寿阳对峙,萧宏为争取陈伯之,叫丘迟给他写信劝他迷途知反。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迷途知反)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祖功宗德 | 《孔子家语 庙制》:“古者祖有功而宗有德,谓之祖宗者,其庙皆不毁。” |
金戈铁马 | 《新五代史 李袭吉传》:“金戈铁马,蹂践于明时。” |
浇风薄俗 | 唐 陈黯《辩谋》:“得之则逸身丰家,不得则嫉时怨命,噫,此真浇风薄俗者之心也。” |
披肝沥胆 | 唐 刘贲《应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策》:“或有以系危之机,兆存亡之变者,臣清披肝沥胆,为陛下别白而重言之。” |
铁郭金城 | 清·冯桂芬《公启曾协揆》:“大军一至,朽珠枯木亦助声威;大军不至,则铁郭金城将沦灰烬。” |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 元 无名氏《争报恩》第一折:“则愿得姐姐长命富贵,若有些儿好歹,我少不得报答姐姐之恩,可不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
取长补短 | 《孟子 滕文公上》:“今滕绝长补短,将五十里也,犹可以为善国。” |
掉舌鼓唇 |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79回:“妆女的呈娇献媚,令人消魂;耍丑的掉舌鼓唇,令人捧腹。” |
匡乱反正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太史公自序》:“仲尼悼礼废乐崩,追修经术,以达王道,匡乱世反之于正。” |
先声夺人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二十一年》:“军志有之:先人有夺人之心,后人有待其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