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答诗十首。和思归乐
[唐代]:白居易
山中不栖鸟,夜半声嘤嘤。似道思归乐,行人掩泣听。
皆疑此山路,迁客多南征。忧愤气不散,结化为精灵。
我谓此山鸟,本不因人生。人心自怀土,想作思归鸣。
孟尝平居时,娱耳琴泠泠。雍门一言感,未奏泪沾缨。
魏武铜雀妓,日与欢乐并。一旦西陵望,欲歌先涕零。
峡猿亦何意,陇水复何情。为入愁人耳,皆为肠断声。
请看元侍御,亦宿此邮亭。因听思归鸟,神气独安宁。
问君何以然,道胜心自平。虽为南迁客,如在长安城。
云得此道来,何虑复何营。穷达有前定,忧喜无交争。
所以事君日,持宪立大庭。虽有回天力,挠之终不倾。
况始三十馀,年少有直名。心中志气大,眼前爵禄轻。
君恩若雨露,君威若雷霆。退不苟免难,进不曲求荣。
在火辨玉性,经霜识松贞。展禽任三黜,灵均长独醒。
获戾自东洛,贬官向南荆。再拜辞阙下,长揖别公卿。
荆州又非远,驿路半月程。汉水照天碧,楚山插云青。
江陵橘似珠,宜城酒如饧。谁谓谴谪去,未妨游赏行。
人生百岁内,天地暂寓形。太仓一稊米,大海一浮萍。
身委逍遥篇,心付头陀经。尚达死生观,宁为宠辱惊。
中怀苟有主,外物安能萦。任意思归乐,声声啼到明。
山中不栖鳥,夜半聲嘤嘤。似道思歸樂,行人掩泣聽。
皆疑此山路,遷客多南征。憂憤氣不散,結化為精靈。
我謂此山鳥,本不因人生。人心自懷土,想作思歸鳴。
孟嘗平居時,娛耳琴泠泠。雍門一言感,未奏淚沾纓。
魏武銅雀妓,日與歡樂并。一旦西陵望,欲歌先涕零。
峽猿亦何意,隴水複何情。為入愁人耳,皆為腸斷聲。
請看元侍禦,亦宿此郵亭。因聽思歸鳥,神氣獨安甯。
問君何以然,道勝心自平。雖為南遷客,如在長安城。
雲得此道來,何慮複何營。窮達有前定,憂喜無交争。
所以事君日,持憲立大庭。雖有回天力,撓之終不傾。
況始三十馀,年少有直名。心中志氣大,眼前爵祿輕。
君恩若雨露,君威若雷霆。退不苟免難,進不曲求榮。
在火辨玉性,經霜識松貞。展禽任三黜,靈均長獨醒。
獲戾自東洛,貶官向南荊。再拜辭阙下,長揖别公卿。
荊州又非遠,驿路半月程。漢水照天碧,楚山插雲青。
江陵橘似珠,宜城酒如饧。誰謂譴谪去,未妨遊賞行。
人生百歲内,天地暫寓形。太倉一稊米,大海一浮萍。
身委逍遙篇,心付頭陀經。尚達死生觀,甯為寵辱驚。
中懷苟有主,外物安能萦。任意思歸樂,聲聲啼到明。
唐代·白居易的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 白居易的诗(2585篇) 〕
:
弘历
韶年和乐会周亲,丽藻同赓翰墨臣。宴借传柑先令节,俗沿桃菜协良辰。
矞云已报三阶泰,淑序初呈九陌春。爆竹声多催腊尽,梅花香发竞时新。
韶年和樂會周親,麗藻同赓翰墨臣。宴借傳柑先令節,俗沿桃菜協良辰。
矞雲已報三階泰,淑序初呈九陌春。爆竹聲多催臘盡,梅花香發競時新。
宋代:
赵抃
锦川城里玉溪横,溪上浮图画阁明。我念官拘登未暇,有风终日为谁清。
錦川城裡玉溪橫,溪上浮圖畫閣明。我念官拘登未暇,有風終日為誰清。
清代:
张问陶
客里重为客,饥来百事非。一舟如许大,三匝竟何依。
欲死悲囊粟,无才负布衣。春鸥吾愧汝,清远背人飞。
客裡重為客,饑來百事非。一舟如許大,三匝竟何依。
欲死悲囊粟,無才負布衣。春鷗吾愧汝,清遠背人飛。
宋代:
薛嵎
孤僻由天性,看山独展眉。岂无身后虑,犹课病中诗。
泉石宁非祟,苍旻不可知。平生唯爱菊,增我九秋悲。
孤僻由天性,看山獨展眉。豈無身後慮,猶課病中詩。
泉石甯非祟,蒼旻不可知。平生唯愛菊,增我九秋悲。